梁静茹国际后援会(倾听静茹)

 找回密码
 加入倾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www.hearfish.com 的歌迷們!你們好棒!
关于几个对“倾听静茹”常见误解的说明
加入〖梁静茹国际后援会〗详细流程
玩转倾听超简略教学~特供新会员
欢迎加入倾听静茹 官方QQ群 | 官方飞信群
倾听指定会员专属:会员卡 环保购物袋
倾听静茹电子杂志《iFish》第三期
我们的纪念册:感动倾听六年(2003~2008)
感谢您的关注,花费1分钟时间了解倾听静茹倾听静茹家人的历次大合唱2003~2009年
09年演唱会巡礼:北京-广州-成都-厦门-杭州
查看: 2119|回复: 26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1 17: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地球传教士在 2005/07/11 09:43am 第 4 次编辑]
% R- p3 N+ R' o1 U/ M7 n  G# ~8 y7 g3 p7 _3 f1 \- Q: L

1 s4 v' V9 e, t5 `8 U$ z- D# E8 M* B强烈推荐:CCTV-国家地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网站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4148/01/index.shtml,内有好多关于郑和的内容,还有就是大家不要忘了看CCTV1的大型记录片啊!20:47分,从今晚开始播,有几集呢!每天一集!( X+ [, k! D; l" j+ _) Z" ^4 d
·  第一集 涉沧溟 7月11日 20:47 CCTV1 8 o: j) q8 a+ k( f: A& Z1 T
     公元1405年7月11日,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海洋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如此大规模的船队。这支由大明王朝永乐皇帝派遣、由郑和统帅的船队,在此后的二十八年间,七下西洋。出访了东南亚、南亚、西亚,远至阿拉伯地区和东非;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 B( e, V* U7 x5 p2 z3 b0 w    从这一天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引领人类的航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这一天起,中国人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后,又大规模经由海洋向世界伸出了友好的臂膀;从这一天起,万里海路便见证了中国人的意志,智慧和领先于世的航海科技。
9 y5 S  N4 s) B  @    六百年过去了。追述壮举,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时的帆影和波涛。我们在自豪与敬佩中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郑和完成了这不可以思议的航行?郑和是谁?他穿越了怎样的暴风骤雨和历史迷宫,才成为这场海上奇迹的主角。  4 @! c( u0 D! g& G
·  第二集 云帆高张 7月12日 20:47 CCTV1 ; i/ T, E% [' Z# Q
     1405年的初冬,郑和率领着船队从南京出发,经过六百多公里的航程,到达福建长乐的太平港。1406年初,大明船队从太平港出发向着南方的台湾海峡进发。台湾海峡是中国东海及其北部邻海与南海、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这里是多风暴地带,世界上对台湾这个词的最初了解,是因为每年这个岛附近海域形成的台风。风浪将使船队经受第一次考验。: {1 h5 J- @9 ]% K9 r. R
    郑和的远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远航,对于总指挥郑和来说,应付瞬息万变的海上天气是他远航重要责任之一。时至今日,中外人士对于在世界科技尚未昌明的古代,中国能够派出这样一支规模的船队,长期驰骋于风浪骤变的大洋,仍然表示钦佩和赞叹。二百多艘木帆船的结构设计、航海性能,水手们的驾船技术和航海经验,面临着严酷的考验。+ D, `4 e0 a1 e9 ^$ Y

3 r- q6 G2 ?  [( B$ q·  第三集 天下同福 7月13日 20:47 CCTV1 5 Y' O+ _6 u7 E9 F4 f8 q( a; Q
     今天的远洋货轮,与六百年前已经大相径庭。从中国的青岛到阿曼在回到青岛,一万三千海里的航程,只需要四十天。大海和航行在海上人们仍然记着那位开创了人类远航的英雄。6 \( g# T- f# I/ y$ ^
    当郑和的船队第六次航行在同一海域的时候,他并不知道,那个始终主张下西洋的大明皇帝去世了。1421年5月9号,新建的三大殿在雷劈下失火。1424年的8月,朱棣,这位创造永乐盛世的皇帝,病逝在返回北京的路上。. _+ N+ F9 W# k( r; z4 r+ j8 T
    在大明永乐朝期间,郑和下西洋,朝廷中就有人以财力不支为由加以反对。但是,永乐皇帝以宽广的眼光,过人的智慧,意识到国家的发展有赖于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于是郑和航海事业有了一个坚定的支持者,使得郑和完成六次不可思议的远航。郑和的船队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实现着永乐皇帝对普天之下“共享太平之福”的政治理想,那么,在朱棣死后,郑和的航海事业将面临如何境况?
/ l$ n2 `/ S' F' E+ ^9 p% {
- r+ O1 K$ W+ N6 S5 g8 ?
    今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他对世界航海史的巨大贡献,有关部门和地方举办了各种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包括航海展览、夏令营、航海暨海洋知识竞赛、电视片等。他的出生地、开航地、出航地以及他所到过的地方也已经成为旅游热点。本版主要介绍郑和生平,七下西洋的时间、经过,船队情况及部分主要旅游线路等。
- `! l" S4 ?9 y, X4 D; g7 F: m    郑和其人 郑和 1371— 1433年 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 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回族家庭,祖先来自西域布哈拉 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 。元初杰出政治家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是郑和的六世祖。郑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郑和19岁时,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边,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尤其是1399 1402年,朱棣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进行了“靖难之役”,郑和立下功劳,帮助朱棣登上皇位。郑和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1404年,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 1433年 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
+ @* q/ Y% C, @- ?4 k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也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4 z: m: e! o1 e2 J0 m7 C

- H7 Q. S: N$ @8 K3 u) c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由大小船只百余艘,人员27800余人组成。从明永乐三年 1405年 至宣德八年 1433年 ,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多、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是当时世界之最,为中外航海史之壮举,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
8 K; P$ T' T  h) d! k. H    第一次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 1405年7月11日 ,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他与王景弘率领船队,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河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泊,等候东北季风到来。冬天,郑和率船队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出洋远航,经南中国海域,首先到达占城 今越南归仁 ,然后到爪哇 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满刺加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 、旧港、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 以上四地均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上 。从南巫里进入印度洋到达锡兰山 今斯里兰卡 然后到达小葛兰 今印度奎隆 、柯枝 今印度科钦 、古里 今印度卡利卡特 。郑和在古里立碑纪念,碑文说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郑和在国外建立最早的一块碑。郑和船队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 1407年10月2日 回国。
" Q2 r6 H% n# @- s$ z1 e0 e% E0 M    第二次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 1407年10月13日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 今文莱 、暹罗 今泰国 真腊 今柬埔寨 、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永乐七年二月初一 1409年2月15日 ,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郑和船队于永乐七年夏 1409年 回国。 2 ?! I+ m% q0 x# o$ B/ i
    第三次 永乐七年九月 1409年10月 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11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12月从福建五虎门出洋,顺风经过十昼夜到达占城,后派出一支船队从占城直接驶向暹罗。郑和船队离开占城又到真腊,然后顺风到了爪哇、淡马锡 今新加波 、满刺加。郑和在满刺加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这些仓库里,以备使用。郑和船队去各国的船只,返航时都在这里聚集,装点货物,等候南风开航回国。郑和船队从满刺加开航,经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到锡兰。在锡兰,郑和又另派出一支船队到加异勒 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 、阿拔巴丹和甘巴里。郑和亲率船队去小葛兰、柯枝,最后抵古里,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 1411年7月6日 回国。
& k! P4 z4 n% B- s  w    第四次 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 1412年12月18日 朝廷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永乐十一年 1413年 冬开航。首先到达占城,后率大船队驶往爪哇、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刺。从这里郑和又派分船队到溜山 今马尔代夫群岛 。而大船队从苏门答刺驶向锡兰。在锡兰郑和再次派分船队到加异勒,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鲁谟斯 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 。这里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郑和船队由此启航回国,途经溜山国。后来郑和船队把溜山国作为横渡印度洋前往东非的中途停靠点。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 1415年8月12日 回国。这次航行郑和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了波斯湾。
7 R9 N( P+ ~0 G" e( Y    第五次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1416年12月28日 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五年五月 1417年 冬远航,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到爪哇、彭亨、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南巫里、锡兰、沙里湾尼 今印度半岛南端东海岸 、柯枝、古里。船队到达锡兰时郑和派一支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 今索马里摩加迪沙 、不刺哇 今索马里境内 、麻林 今肯尼亚马林迪 。大船队到古里后又分成两支,一支船队驶向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阿丹和刺撒 今也门民主共和国境内 ,一支船队直达忽鲁谟斯。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 1419年8月8日 郑和船队回国。 7 G* }, H( z, c- U
  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 1421年3月3日 ,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 今索马里朱巴河 、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 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
) D8 Z+ o6 x' W  第七次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 1430年6月29日 ,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闰十二月初六,船队从龙湾 今南京下关 启航,2月3日集结于刘家港。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天妃灵应之记》石碑。两碑都记下了他们六次出航的历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队从五虎门出洋。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苏门答刺、古里、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然后返航。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 1433年 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郑和船队由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刺、满刺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 |1 i$ u3 f% W. S8 f( X% O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7: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追寻郑和史迹( d( W6 n( A  r* M5 M/ i
马六甲  三保庙, k- P4 x  f2 F& L/ P' K. U
   ! }6 R' B6 c4 n  u
    在东南亚华侨聚居的不少地方,建有三保庙,奉祀“三保公”,这“三保公”就是明代七次出使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  [% e. I* l  X: b; @- I
   据《辞海》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遣内宫监太监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坐“宝船”62艘,远航西洋,也到东南亚各国。8 m7 M9 T- A  P, y) b9 x# a
    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航运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历史上商贸十分繁盛。因此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有五次在马六甲停留,故这里有郑和丰富的历史遗迹。/ H" ~: }7 e+ {4 r5 `$ E+ d
    三保庙也叫保山庙、宝山亭,为纪念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该庙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红墙配琉璃瓦,富有浓厚的中国建筑风格,房顶飞檐描有彩龙戏珠图案;大门顶上,飞檐高翘;两扇大门也写中国吉祥对联:“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走进大门,在右边四方的石墩上,有一尊青石全身雕像,这就是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背着剑,形象威武庄严。
0 V$ _3 x4 O) T# o/ X$ F
, W) L8 B! l9 }7 B3 y- {: h, P2 o大连  “郑和”号军舰
$ M* d# \) s" M( `    “郑和”舰是我军第一艘具有环球航海能力的6000吨远洋训练舰,也是我军第一艘打破军舰以地域名命名的惯例,以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名字命名的军舰。 % l3 i) Z3 u3 N: b8 w
   “郑和”舰自1987年交付大连舰艇学院服役以来,已行程17万海哩,航迹遍布全国主要港口和世界30多个国家的海区、港口。其中三次代表人民海军出访:1989年访问美国夏威夷,1990年访问泰国,1993年沿郑和当年的航线访问南亚的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四国。在1992年参加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运送我军工兵大队到柬埔寨,曾越过180度子午线,为祖国和人民海军蠃得荣誉。. D' r" A. E/ `4 K6 q
   “郑和”号舰在首次出访美国时,珍珠港内军号齐鸣,礼炮震天,千百双蓝眼睛注视着以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命名的中国军舰怎样靠码头。舰长刘永路对美国领航员说了句“我们自己靠!”语气带着中国军人的自信和尊严,庞大的“郑和”号稳稳当当地靠在珍珠港码头,美国同行们伸出大拇指,赞叹不已。一位记者现场报道:“中国军人以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军事素质,给挑剔的美国海军留下了深刻而美丽的第一印象”。# @- K; m7 q* q5 u" A
泉州  郑和堤" S( S' L' p3 F6 R* X! B
    在福建泉州百崎回族乡,至今还保存着两条古老的海堤岸,村民称之为郑和堤。  
6 `4 ]" l3 N" i8 V) e/ P    “郑和堤”分为两条,一条长60多米,从百回族乡的斗门头村与埭上村西角相连;另一条长700多米,从埭上村西角连接至三台山麓的龙头山。) J1 P5 ~. q' r8 q+ u
    长堤边,是一片宽阔的大海,六百年前,郑和船队曾在泉州后渚港一带避风时就停泊在这里。据传,在三台山坳的磐石上留有一个靴底的印迹,俗称“仙脚迹”,遗憾的是在1966年兴建盐场时开山炸石而被炸掉了。但这“仙脚迹”与“郑和堤”却又蕴含着郑和与百崎回民的一段不解之缘。      5 T1 {. z4 p+ s9 f: ~5 H# n
    当年郭仲远家族居住的埭上村,每逢涨潮时海水就漫到门前,生活在这里的百崎回民有诸多不便。郑和在此驻扎期间,在海滩上筑起了两条总长约三里的堤岸,既可截断滔滔的海水,又可在堤内造田建屋。 0 A9 |* [) Z& H, D1 f9 [
    谁知农历八月半的大潮来势凶猛,直逼刚刚建好的大堤,几处尚未干涸的地方已溢入海水,堤岸岌岌可危。郑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面对着这滚滚涌来的波涛,他急得把脚一跺,自言自语地大声吼道:“难道这潮水还要再继续上涨吗?”
& x3 @) t/ G# e- F9 D- Y$ L! p    说来也怪,就他这么一跺,那磐石上居然留下了深深的靴印,而潮水一下退了一米左右,大堤终于保住了。此后,百崎回民对堤内的海滩进行改造,扩大了耕地面积,经过几年的土壤改良,使大片的盐碱地种上了庄稼。为纪念郑和的热情相助,百崎回民把这两条堤岸称作郑和堤。9 ?& ~7 V1 u) f. t$ U
云南  郑和公园% J) U, f0 o8 E; W) l! E( p
    郑和公园,在滇池南岸晋宁县昆阳镇的月山,距昆明60公里。原名月山公园,因昆阳是郑和故里,其父马哈只墓又在月山上,故于1979年改为今名。 8 N# ?6 s  [  p5 t8 e
    公园内主要景观有“望海楼”;高8.5米的郑和全身塑像;展示大量文献、实物、复制模型、图表等的郑和纪念馆;仿郑和7下西洋的大宝船而建的三保楼;被誉为云南碑刻第一林的郑和碑林共64块;郑和古里亭;以及郑和之父马哈只的陵墓。0 J4 ~* N+ k+ W: p: N' N( P" @
南京  郑和墓) ?7 b+ K8 k, d7 W  u7 B
   南京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高约8米。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7次下西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 L  I, ^, |4 ^0 A8 o: t: K* O3 A
! ]( Y) q2 F0 P0 W0 G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7: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天方“日”谭——在阿拉伯半岛寻访郑和遗迹的思考 . I1 f! [: _# x8 z' E5 K5 N
刘震环2005-06-02
9 Y4 H% n( v# y8 V( k                                          两年前,我外派到中远西亚公司,常驻迪拜。中远西亚公司管理着西亚和东北非13国的中远业务,这使我有机会深入了解郑和航海与阿拉伯半岛的渊源。
7 V3 F" L% ?  _. ?0 u# @# i% c3 W
5 M. k4 X: b7 Q1 _( v; a郑和航海与阿拉伯半岛9 W# U' x& \& t
   
# }" f' `" e* `. d$ u+ e    阿拉伯半岛(以下简称半岛),居亚非欧三大洲之间,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东扼红海苏伊士要冲,西掬能源宝盆波斯湾,历史上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著称。& L% Q) g0 Y; N
    在郑和研究中,目前学术界公认郑和航海与半岛有着特殊的关系。郑和的祖父、父亲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曾去麦加朝觐,取得穆斯林社会中的殊荣——“哈只”;郑和下西洋的航海知识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及航海经验。在目前流行的七下西洋的各种说法中,关于郑和到过半岛的说法有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具体说是第四次(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到了祖法儿(今半岛东岸阿曼佐法尔);第五次(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到了祖法儿、红海口的阿丹(今半岛南端也门亚丁)和剌撒(今红海东岸的伊萨角);第六次(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 年)到了祖法儿和阿丹;第七次(宣德六年/公元1432 年)到了祖法儿、阿丹、剌撒和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等国。
6 D( u$ b+ K; z    郑和航海与半岛的关系是郑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郑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我有研究郑和的热情,又有身居半岛的便利,近两年来一直在努力搜寻郑和航海的遗迹,其结果却不尽人意。
0 |, H# V; u- \9 |$ B" r/ |. A6 K$ C% P. c" z1 R
郑和应到过半岛北岸
5 P( ]2 q  n( G7 T" r    ' Y9 I( Z9 }0 S
半岛北部沿海湾由西向东依次是科威特、沙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通称海湾六国。按人均产值计,海湾六国都属富国,其中卡塔尔和阿联酋人均收入居于世界前列。奇怪的是,我所见的关于郑和航海的全部资料都没提到过郑和造访过半岛北部。我在前一篇《忽鲁谟斯今何在》中谈到,忽鲁谟斯是在有关郑和航海的史书资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之一,也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郑和还将其作为基地,从那里派遣分舰队赴红海和东非。经过考证,我觉得忽鲁谟斯很可能就是现今位于霍尔木兹海峡中的基什岛,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不过百公里,帆船一天的航程可达。郑和船队每次在忽鲁谟斯休整数月,有什么理由不到对岸探访一番呢?更何况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就是持玺书沿途安抚纳贡。一路上跑了三十多个国家,又有什么理由过半岛北部而不入呢?
+ b0 E2 B! p) y" w9 B9 _. }    半岛内地大部分为燥热的沙漠,间或夹杂着可供游牧或农耕的小块绿洲。半岛西南的也门地区,雨水相对充沛,历史上存在着相对发达的农业文明。公元前数世纪,就曾先后出现了赛白人和希米亚人的国家。濒临红海的西部希贾兹地区,错落散布着水草丰盛的绿洲,宜于放牧,以游牧为生的贝杜因人大多聚居于此。长期以来,希贾兹地区就是亚欧非三大洲商业贸易的重要商路之一,沿路形成了一些城市,其中麦加城因有一眼清澈的泉水,便于过往商旅饮用而成为商贸重镇。此外,该城尚有被人们视为天降圣物的黑色陨石和克尔白古寺,因而成为半岛的宗教祭祀中心。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创建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国家后,进一步弘扬了阿拉伯民族的重商传统。半岛西部红海沿岸成为五海三洲的商旅大道。直到13世纪中叶,随着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阿拉伯帝国解体,五海三洲的商贸重心才从红海西岸移到了波湾北岸。郑和下西洋之时恰逢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香料陶瓷之路以忽鲁谟斯为交汇点的鼎盛时期,我推断郑和定会光顾波湾南岸(半岛北部)。只要我们用心发掘,总能在历史沉沙中找出堙没的郑和遗迹。
6 [" h0 j: J5 q  K1 ?) D) R ) G4 Y8 a" L5 P9 E, Q% i
迪拜郑和酒家. h9 f% ]. _  w5 j* n8 q
   
* R/ Y- h& X3 M$ W9 ]    我居住在迪拜酋长国,近两年沿海岸走访过其他六个酋长国(阿布扎比、沙迦、阿治曼、乌姆盖万、拉斯海马和富查伊拉)及西边的沙特和东边的阿曼。友人知道我在寻找郑和遗迹,有时会热心地把道听途说的线索告诉我,如哪里有古船残骸等,每次都使我兴奋,不辞辛苦地跑一趟,却总是大失所望。现在我可以死心地说,半岛北部没有留下任何郑和遗迹。
$ _2 K( T# k" ^" j    惟一令人欣慰的是,在迪拜有一间郑和酒家。紧靠着著名的阿拉伯塔,是一大片美仑美奂的阿拉伯传统风格的建筑,称作阿拉伯胜地。一条运河流经其间,乘坐古老的水上的士“阿波拉”,穿行于江南水乡般的画境,当驶入宁静港湾时,岸边的大红灯笼告诉你这里有华夏人家。弃舟上岸,登堂入室,映入眼帘的是轿舆古装,红木家具和青花瓷器,只是不见匾额。大堂的领班来自北京,见到同乡,自然话多。她告诉我郑和酒家并非如一般的中餐馆由中国人开办,而是由有中国情结的迪拜王子穆罕默德开办的。至于为什么以郑和冠名,酒家经理说是因郑和这个大航海家曾到过杰迈拉海滩。这使我联想起杰迈拉海域历史上曾盛产为各国君王所青睐的“湾珠”,不正是郑和要来杰迈拉海滩的直接诠释吗?
" J7 L7 v& _& N# _, l/ N
1 i0 r8 |. g) \) K+ Q0 H为何史书无记载
5 u7 D/ [6 ^0 U! v; z1 y   
' E6 I' V( N5 |9 Y    既然我们推断,为了获取“湾珠”,郑和肯定到过半岛北岸,为什么史书无记载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悟出了谜底。
+ j3 B$ Q- S" Q8 y    去年国庆期间,我参加中国商会组织的越野拉力赛,穿过穆散丹半岛陡峭的山路和狭窄的峡谷,前往阿曼的迪巴海滩露营。途经富查伊拉(这是阿联酋惟一面向印度洋阿曼湾的酋长国),沿着阿法奇和阿贾之间绵长的白沙海岸线向北,过了胡法坎不久,见到了阿联酋现存的最古老的清真寺,没有大圆屋顶,没有高宣礼塔。此前,我想象中的最古老的清真寺至少得有上千年历史,殊不知它还不到400年历史。也就是说,半岛作为扩张性与同化力极强的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其东北部在穆罕默德之后一千年才有了第一座清真寺,真是匪夷所思。
  p& h" `/ D% t1 [    在富查伊拉的博物馆和考古遗址,我又看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半岛东北部在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曾产生过青铜器文化。因其位于古埃及、古巴比伦与古印度之间,产生过青铜器文化不足为奇。奇怪的是其后发生了历史断层,相当长的时期里,半岛东北部如同文化沙漠。我猜想这只能有一种解释——人烟变稀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极可能是气候变异使半岛北部越来越炎热,河流消失,成了世界上少有的“无流国”。这不仅失去了人类大规模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甚至驼队马帮也难以为继。没有人,也就不可能有宗教活动,这就是为什么半岛东北部第一座清真寺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v4 p, d* y3 `3 j1 a$ ^
    那么,这与郑和是否到过半岛北岸有什么联系呢?在我看来,它对于当今的郑和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在有关郑和的史料中能够抽象出一个立论: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地不是“地”而是“国”。“地”是地理概念,古往今来到海外的旅行者、探险者、寻宝者、贸易者和殖民者的目的地主要是“地”;“国” 是政治概念,政治家国事访问或外交家出使异域的目的地是“国”。郑和七下西洋是完全的国家政治行为,他要造访的是“国”和“国君”。与明王朝同时期的半岛北岸是一片荒漠,散居的少数游牧部落根本没有“国”的观念。因此,郑和即使到过半岛北岸,也没有宣诏的对象,在他的奏章(出访报告)中也无法落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推断郑和到过半岛北岸,而史书上却无记载的原因。0 P# t2 m0 q1 {' Y3 u0 W5 C
* c/ \1 [6 |! H! j  x8 @' m
半岛东岸无遗迹的原因
6 ~% u  f: @$ z9 ]( l9 s   
! t* _- f, S$ Z8 J4 s, M. b9 A    如前所述,史书上虽然没有郑和到过半岛北岸的记载,却多次明确记载郑和船队访问半岛东南部国家,尤其是五下西洋时郑和亲率大船队穿越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从锡兰到达阿丹国(今也门的亚丁港)、剌撒国(今红海沿岸的伊萨角)访问,返航时又访问了阿拉伯半岛沿岸的一些小国。与北部恶劣的自然条件相比,半岛东岸降水较多,历史沿革脉络也较清晰。郑和船队多次到过的祖法尔在历史上是乳香和没药交易中心,现在阿曼的萨拉拉是祖法尔省会,在城东四公里处有建于十一世纪的巴利德古城遗址。十三世纪著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的游记都有关于巴利德的记载。那么,十五世纪郑和的大规模访问留给后人什么呢?半岛东岸是否能找到郑和遗迹呢?
- W5 g- A8 y4 I: a: ~$ g    我和一些中国驻西亚的外交官交流过,出乎意料的是,在也门和阿曼同样找不到郑和船队的任何翔实史迹。半岛东南部国家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甚至认为是郑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那为什么在这些国家也难找到郑和遗迹呢?实际上,阿拉伯人是航海贸易的鼻祖。他们很早就穿梭航行于半岛与中国之间。因此,他们不认为郑和航海是创举。此外,重商传统的阿拉伯人并不理解这种国家组织的耗银六百万两的航海活动,也没把外国使节来访当作惊天大事。所以在当地没有留下郑和遗迹。4 [1 {, P2 D; j" U9 D

3 c$ k. j# c' |; j2 G郑和下西洋的最西端. R; ]' Z" J1 u) J
   
3 V4 D! o8 I; O( l1 h     如果断章取义地问,郑和下西洋抵达的地理最西端在哪里?我原认为应当在天方国,具体位置应在今沙特麦地那西边的红海之滨。通过实地考证,我改变了看法。
' _  z! P6 J9 F$ ]% Z0 x8 S9 l    在目前关于郑和所到之处的种种说法中,有两处都在东经40度左右。它们是东非的马林迪和半岛的麦加。. A1 `& `* ~$ ^6 t
    我认为郑和船队的使节所到之处应视同为郑和下西洋抵达之处。去年8月我从波湾的达曼横穿半岛,来到吉达。这个红海最大的城市是麦加的门户。由于麦加禁空,又不临海,所以大多数去麦加的穆斯林都得经过吉达。吉达距麦加只有几十公里,但在分界处设有关卡,非穆斯林一律不得进入麦加。在吉达期间,中远的代理公司有个叫拉蒂夫的小伙子给我当向导。我问他是否知道郑和其人其事,他说上小学时曾读过一篇文章,内容是明王朝派使者到麦加的事。这令我兴奋异常,再问下去,他就不知道了。
8 k% a% @* }- j/ e' R: {' O. [& x    我根据郑和使者由麦地那上岸,跋涉浩瀚大漠,到达天方的史料记载,推测郑和使者上岸地点的方位应在东经38至39度之间。如果能够证实,即是郑和下西洋的最西端所在。我和拉蒂夫及中远达曼的老吴沿着红海一路北上,一直走到延布附近,也没发现任何古港遗址。返回后,我去了吉达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中有不少航海资料,其中既有郑和之前阿拉伯人通商四海的记述,也有郑和之后达•伽玛船队抵达吉达后绘制的第一幅吉达港湾图,却没有任何关于郑和的资料。但有一组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位于吉达南面靠近吉赞的古代阿拉伯商港的遗址。为此,我访问了博物馆的负责人。他告诉我,该商港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前后延续了近千年。虽然他不知道郑和下西洋的事,但他推断当时的郑和使者应在这个商港上岸,而不是麦地那。因为郑和使臣搭乘阿拉伯商船从阿丹去天方,这个商港是距阿丹最近的天方国港口,也是古代阿拉伯与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港,去麦加也顺路。阿拉伯帝国解体后,该商港逐渐衰落。1984年发现了古港遗址,并发掘出大量文物包括中国青花瓷。2 K/ }- k4 M5 }" P# C
    通过与吉达博物馆的负责人的交流,我意识到即使有史料为证,也要求证后再下结论。古港的遗址在吉赞北约35至40公里处,位于东经42度左右。由此看来,马林迪或蒙巴萨可能是郑和下西洋的最南端,同时也是最西端。
, i: x! k$ s, X. |, D' L- I/ ^ $ H- t% r% O3 H7 L, ~# {- w5 m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7: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航程与功绩$ }5 g/ m2 Y" L$ C* d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也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了不起的事件,凝聚并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和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动力.; t; u5 K) a" `% Z1 v9 R) F7 J
一、郑和下西洋的时代(1405—1433年)
! C, Z6 A: e, r- z/ u5 w% F" }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从1405—1433年,是处在15世纪.15世纪最初的30年里,在亚欧大陆两端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向海洋进军.东方以中国郑和下西洋为代表,西方以葡萄牙亨利王子沿非洲西岸探索为代表,东西方的航海在很大意义标志着人类的活动舞台开始由大陆转向海洋.
* ?* C( D8 |* P% s    我以为,人类经过千百年的航海实践的积累,到15世纪初发生明显的变化,进一步认识到海洋的价值和作用,而大航海活动就是这种认识的一种实践.但是应该指出,孕育和创造东方航海和西方航海活动的社会基础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分析郑和下西洋当时的社会背景.( R; z; U" t7 U6 z
1、西方航海的时代
6 J9 k% i8 J; y    推动西方大航海的动力是经济因素,当然有部分宗教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这种经济动因来源于欧洲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家知道,14-15世纪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扩展到大西洋沿岸,当时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商品货币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对黄金、白银的追求.各国都鼓励和支持航海探险,寻找黄金,开拓海外殖民地.1 a3 n4 i! }$ x: g5 i& ~
    因此,15世纪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是处于进入“资本主义曙光”的前夜,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资本主义积累资本的迫切要求,是西方航海的主要动力.他们的航海是血腥的,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7 n0 M! p7 h, N. q3 l; j1 C2、中国郑和下西洋的时代
2 F( A+ [0 g0 m$ a( Q2 u/ q% A" W0 N    中国当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由唐中叶的发展高峰向下坡缓慢的发展,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许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15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初“永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B* n$ Y2 |+ `7 n, \
    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作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除了郑和下西洋,还有浚通大运河,编撰《永乐大典》,建立奴儿干都司,迁都北京等.朱棣在朱元璋恢复经济和生产的基础上,使明朝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松江成为全国的纺织中心,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矿业、冶炼业、造船业兴旺发达,出现了繁荣.
! [8 Z8 K4 b% o. J# v# d# t' u) ^    永乐皇帝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国家对外政策,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郑和下西洋就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所以,郑和下西洋是符合明初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朱棣也是很有政治远见的.就郑和下西洋的动因而言,主要是出于政治上考虑,经济活动也有,我个人理解,经济活动是作为实现朱棣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的一个内容.- d3 t, O6 t9 ]9 a2 Q$ @1 F
    从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可以看出,是人类活动由陆地向海洋进军的时代,在没有机械动力、世界的海洋绝大部分还是未知海域、阻隔着世界的时候,郑和七下西洋是一个伟大的壮举.2 i/ M4 E% |. \' [6 x- Y
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 c$ s+ B2 n, s! v6 C(一)郑和其人) H; B" L! ^  G& N2 T( }
    郑和(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人(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郑和母亲姓温,非常贤良.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叫马文铭.郑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5 ^" \3 g' H& C! U: E
    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手下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统一云南的战争.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云南平定之后,1385年,又随军调往北方,先后转战于蒙古沙漠和辽东等地.19岁时,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边,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尤其是1399-1402年,朱棣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进行了“靖难之役”,郑和立下功劳,帮助朱棣登上皇位.郑和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1404年,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_2 v9 y2 V! K& l0 H4 a
    郑和是太监,自己没有子女,他做官后,从他哥哥过继一个儿子,他儿子结婚繁衍后代,主要有两支:一支在南京,有几百人,苏州有个分支;一支在云南,主要在玉溪,并有一分支到泰国清迈市.
& v- r2 U) n0 P6 Y4 Z" ~(一)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P, U2 m! q) b& x/ E" I! J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Z4 G4 T1 q" t9 o/ m
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8 ]- w" N: [" c1 p* |$ B& n0 U0 ]. v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f! B+ i" _2 `1 B2 b" c
    首先,人数多" K  y% ?" r/ c$ f) O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8 @; g2 M/ u) |0 O7 S- _% [
    第一次:27800人, m" |( [& s- b  C( I
    第二次:27000人5 y! L6 x- u4 {1 M, Y
    第四次:27670人& j( p3 Y( ]4 Y: f% J
    第七次:27550人
  B1 f, D/ J1 Z. K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 C: c: M6 O: `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9 F" I) W7 h! D$ }$ _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 z3 M9 ]) D$ R3 C: d2、船舶种类齐全( B) h5 B# \! Y* k! ^
    航海活动离不开船.从中国造船历史看,由木筏—独木舟—船,由木船—金属船—合成材料的船,船的大小、形状、种类、材料都不断变化.郑和下西洋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这是我们许多船史专家长期研究的结论.. U* _8 C- w# ]( r! D# i
(1)数量% E, X; _! ~0 B. u$ B; a. h! _, s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宝船”数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间,而西方航海时哥伦布3—17艘;达加马4艘;麦哲伦5艘.8 v1 j4 d* u) }
(2)种类% P. m6 {" C3 k
    一些学者根据文献如《龙江船厂志》、《武备志》、《西洋记》、碑刻等记载结合郑和航海的需要进行研究,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种,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座船)、粮船、水船等.宝船——帅船,取宝之船.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战船——护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水船——储存运载淡水.在当时世界的航海,都没有此船,配置专用的水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说明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能力.6 q2 L0 H# ~6 i3 U
    关于郑和宝船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目前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船型、船的尺度。
% S9 m  K; R2 P% I8 A8 W: o& P3、装备先进, e* {+ c/ t% v
     郑和下西洋船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时代,从北宋到清代中叶是冷兵器和火器并存时代。明初,火器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热兵器所占比例增多。郑和船队中装备了先进的兵器;如碗口铣,一种可灵活操作的火炮;喷筒,用于水战、攻城池用的。在一些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些,水陆通用的。出现了新兵器“赛星飞”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水雷雏形的记载。. P9 h" {+ t  m. P3 K! w8 M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船与船、分船队与分船队之间需要联络、指挥、调度,当时还没有近代通讯方式,以及现在的电讯方式。茫茫大海上,晚上怎么联系?刮风下雨雾天怎么办?这都是古代航海要面临解决的问题。这么大、这么多、这么长时间、这么远,如何来管理?而且每次都安全返回,说明中国古代人在指挥和管理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那么郑和船队用什么方式联系呢?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 虞。”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 u) r  Q% p: f
   郑和船队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作战需要来进行编组的,在统一指挥下形成一支严密的船队,这是创造郑和成功远航的重要基础.
# M7 e2 j. G4 j8 C  o; b8 b+ [  K4 [0 J5 y(三)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
2 V5 {  H9 V, a# S1 E    大家知道,在人类步入航空和航天时代之前,航海是人类科技成就的集纳点,航海科技的水平反映出一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高低.今天,海洋技术仍然是高技术领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就反映了我们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最能代表和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3 k' u4 m. J9 V7 q  N( o" q
1、天文航海技术
1 s1 D$ o. R, c2 A    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 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8 i$ d7 [6 l( y" a7 R0 x5 W2、地文航海技术) u% X2 [4 {% v1 Z( z# [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r8 }, [3 A# G' Q4 q  l) y
3、《郑和航海图》" Z# j0 Q& U, x/ N* s
    《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收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K3 x1 D" p! _2 m# k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3 a' m/ ?5 k& O' V
    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
5 U* `  g1 B# o; N: R三、郑和下西洋的航程7 E& ?7 |  }# F
    郑和下西洋具有历史性的突破,他的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到达南端的好望角,也就是说抵达了大西洋,涉及三大洋,为此前的中国航海史上所没有,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居于领先地位.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要早83年和107年,在当时靠木船、仅凭借自然的风力航行,克服海上种种困难是非常了不起的.不仅要有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航海经验,掌握海洋知识,而且也需要勇气和探险精神./ [$ I- v& ]4 O  q4 `  L7 \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就开辟了西航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两广地区,最远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唐宋时期,中国的远洋船舶抵达波斯湾,到了红海和东非海岸.这在中国文献和阿拉伯文献中都有记载.元代著名的旅行家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9年两次乘商船到达桑给巴尔.《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忽必烈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访问马达加斯加.这些为以后中国人的航海奠定了基础.元代以前中国西航的远洋航线,船舶基本上是进行沿岸航行,船的规模、数量和人数、航行的次数,持续的时间都远不及郑和下西洋.3 w6 ^$ |( G' J/ z! A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开辟了一些新航线,形成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网络.
; t2 S8 V9 J  C' `; D( `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9 \  ?$ {% w5 w    如开辟了古里到溜山到东非索马里摩加迪沙(木骨都束)、卜喇瓦、肯尼亚的麻林地.并向南航行到比剌(莫桑比克港)、孙剌(今索法拉港).分船队进入了德拉戈阿港附近附近的南非风暴区,远远超过了季风航行的要求.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从航海发展史角度看,比较成熟,具有创新性的突破,为以后的航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m" N/ @4 T$ O7 F
(四)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 v* |: f+ c# Q3 q$ m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F5 d, A& q' l+ }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 P; k, K% `/ W6 O3 `+ v$ C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剌、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 u1 p/ S/ o, u" a- N6 O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o2 S  M+ }% f* n* W# A" {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0 e# p8 _3 |8 q9 V: i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6 \+ q5 S3 [6 k& {1 E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 |$ D/ {+ q( Y1 i8 ?4 `7 Z3 ?  o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 P0 K( C6 a8 G( s; e2 Z-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O8 |+ x( @2 y! q7 I5 y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3 X* s/ _) k% q9 y2 h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M  q( y9 z6 ]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4 u$ W, r8 A) g3 v( a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 U' q2 w5 t( q) t( y8 a! z4 `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7 \4 e/ N* E! X: X1 i( i. x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 x6 j# \7 P' a2 Z1 x3 ?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u, c# O3 e3 A/ Y2 D9 h! `3 L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 u% u6 e4 Q* C0 o0 @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_$ V+ R2 A0 W/ ]+ J5 d2 L5 r$ o8 `$ q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O8 u9 d8 A1 @" c, ~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 G3 S& E0 I7 e5 M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 z( Z) C9 q* Q/ `( C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 R% V" M4 H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4 Z+ ~1 _5 k1 L/ v& k; q8 [# Y+ P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 n6 B/ X- Y4 m* E
/ F) u  j2 t8 j0 }
发表于 2005-7-11 17: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好多东西~~~~~~~~/ q  M1 w5 B: z; j/ M. g3 u' E' Y1 {% `
连我这个航海迷有些都不知道啦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7: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郑和部下后裔现住肯尼亚小岛
" c: f6 M! o- Y' P2003-12-03 : p* X3 ]; J1 l/ w" o; C/ E
 近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刊载了该报一位资深记者的专文,破解了过去1000年来人类航海史上最大的谜团:为什么哥伦布而不是中国明朝的郑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如果郑和先哥伦布登陆新大陆,那么今天的美国可能是炎黄子孙的天下,说不定《纽约时报》已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文报纸。
8 b5 P# t/ ?' j7 n4 \ 《纽约时报》驻东京特派记者纪思道为了寻找答案,于今年2月专程去了15世纪初郑和到过的东非肯尼亚沿海的一个原始村落,访问当地的居民,探听他们的祖先可曾流传下来有关中国人的故事,或是他们的祖先根本就是中国人。
4 w! r- P1 @; s% ]* @4 ~: @ 史载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曾率舰队七下南洋,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宣扬天朝的声威。这个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比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早了将近60年。纪思道说,以郑和当时所率舰队的威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很容易驶过好望角,与欧洲人建立贸易关系,再奔合恩角,登陆新大陆。但中国人那时认为欧洲人相当落后,对欧洲的毛织品、酒类等物产也无兴趣,反倒对非洲的香料、象牙和野生动物更感兴趣。, B- N# p  }! j3 b7 A3 d8 `+ k
 当时郑和下西洋所率舰只多达300艘、官兵2.8万人,最大的船长400英尺,宽160英尺,有如足球场一般,而60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所谓舰队不过3艘船,最大的船不过85英尺长,根本没法和郑和的无敌舰队相比。郑和的事迹在近年引发了西方学者研究的兴趣,1994年美国女作家雷瓦西出版了《当中国称霸海上》的郑和传,此书说郑和的探险曾远达肯尼亚,并在肯尼亚发现了郑和麾下中国水手的后裔。
; A2 X2 W$ K5 J5 H4 j4 z# A 纪思道寻访的是肯尼亚沿海、东非一个叫佩特(Pate)的小岛,此地与世隔绝,似乎仍生活在15世纪的郑和时代。当地有些居民肤色较白,头发也不似非洲土著的卷曲。据一位自称已120岁的村老证实,他的祖父告诉过他,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艘中国的船在沿岸触礁遇难,水手游到一个叫山姆加(Shamga)的村落逃生,当地土人收容了他们,这些水手留了下来,并与土女结婚留下后代。
) a' ^  |0 H9 X& T  B1 q8 N 纪思道遵照村老所提供的信息,遍访佩特岛的村落,在一个叫希丘(Siyu)的村庄,遇到一位皮肤较白、眼睛细斜、40多岁的渔夫,总算真正找到了汉家儿郎的非洲遗子。询问之下,渔人说他属法茂族(Famao),目前这一族大概还有50到100人,相传他们的祖先是中国人。$ i, Z( a  _, K, y/ [
 据纪思道说,山姆加名称与现在的上海有关联。纪后来又遇到一位像亚洲人的土著,这位叫宓奇的土人除叙说中国水手遭遇海难外,还透露他的祖先曾送长颈鹿给中国,这与郑和当年从海外确曾带回长颈鹿相吻合。
" q+ D& g8 q6 s- n6 J3 i& G, Y 除长相之处,法茂族人还有中国的陶器,当地人编织篮子的方法也与华南的编织手法极为相近。目前唯一没能发现的是古墓上或其他文件上的中国文字,但不争的事实是郑和的舰队到过非洲肯尼亚,还播下了大汉天威的种子,带回中国视为麒麟的长颈鹿。: ?' w) P+ l! Z, G( S/ h% V- ^% W
2 \; c& D& L) S5 L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7: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下面引用由雷霆2005/07/11 09:21am 发表的内容:7 g/ p; w5 y# t
好多东西~~~~~~~~" U9 D7 ]* }$ F6 e( w
连我这个航海迷有些都不知道啦
你算了吧!这么的孤陋寡闻,还怎么当航海迷啊?
发表于 2005-7-11 17: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很不错。+ |9 ~7 J2 g4 b0 ]$ k' l
上次那复旦历史系的教授还在世纪讲坛讲过郑和下西洋。) N/ \. b" n, A
明朝时的中国还是非常强大的。
发表于 2005-7-11 17: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天那,太多乐,懒得看了2 D+ D) l$ L! w6 f' d4 `1 s5 U
不过缅怀一下还是应该的说~~毕竟他对世界航海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嘛~~
3 l  ?& Y* X' d; X2 |3 J% O" o9 e2 e! mPS:地球传教士,你又换签名乐耶,比原来好看乐3 I  G9 E1 {4 g$ b1 d# t4 l& \3 m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7: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来缅怀郑和吧!

东西太多了我像介绍都介绍不完,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去这个网站看看吧!+ O# V! @- q3 ?" f, A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4148/01/index.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倾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梁静茹国际后援会 ( 蜀ICP备05001976号 )

GMT+8, 2024-9-28 04: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