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南京8月26日专电(记者 蔡玉高、周润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通报,28日将发生月全食。届时,只要天气晴朗,我国大部分地区(除极西部)都能观赏到带食月出和月全食的奇妙天象。 月食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种。地球阴影的中间部分称为本影,本影周围是半影。月亮进入地球半影发生半影月食,月亮一部分进入地球本影发生月偏食,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则发生月全食。和日食一样,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月食天象,不过,对一个特定区域来说,由于月食发生的时间并不一定在晚上,因此有的月食是无法进行观测的。
. H9 D( _5 J' D; f4 F& B% x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曹云介绍,继今年3月4日发生月全食后,我国公众又将欣赏到一次美妙的月全食天象。. B/ q2 j: Y: @
根据天文测算,28日发生的月全食的整个过程是:16时51分(北京时间,下同)月亮开始进入地球本影,17时52分整个月亮被地球本影吞没。由于此时的太阳还未落山,这段月食过程是无法看到的。此后,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已淹没在地球本影中的月亮从东方升起,即带食月出,太阳则从西方落下。18时37分月亮进入地球本影的最深处,即月亮中心离地球本影中心最近。19时23分月亮开始离开地球本影,月亮逐渐开始露出亮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亮光面慢慢由小变大,20时24分月亮完全离开地球本影,即复圆,此次月食宣告结束。( k' \ v! _! ?6 D) J& T
曹云表示,公众虽然不能观赏到此次月全食的整个过程,但却由此能够欣赏到带食月出,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另外,月全食最精彩的时刻,即月亮进入地球本影的最深处,公众也是能够欣赏到的。
- L8 r E5 o/ G. m2 f! w 据了解,月全食发生时,月球所在区域,太阳光完全无法直射。不过,透过地球的大气层,还是会有少许的太阳光通过折射进入地影,因而,从地球上看来,月亮并不是从空中消失,而是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红月亮”。
' K. T P4 V/ q- L& N) Q& y# m! e, J 曹云提醒,从发生的时间和季节来说,此次月全食的观测条件都是比较好的,因此,有条件的公众一定不要错过了这次机会。错过了这次后,我国公众再想观赏月全食,就要等到2011年6月16日了。
3 A9 Y6 m$ V S9 t6 i: ~* e我国观测月食史已有3000多年 新华社南京8月26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作为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对日食、月食的观测也是非常领先的。从目前的历史资料来看,我国观测月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L7 {1 G9 p5 a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
$ y# z! c% D; K7 H( ^6 c: C 王思潮介绍,和日食记录相比,我国古代开始对月食记录的时间要稍微滞后一点。如今能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食的记录是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庚申,月有食”“旬壬申夕,月有食”……这些都是关于月食的记录。这表明,早在公元前13世纪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已经开始观测月食了。8 |1 G* O% }) H3 z$ F% _) P" T
此后,中国的古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月食天象的研究。特别是到了东汉时期,当时的大科学家张衡在其最著名的天文学著作《灵宪》中比较科学地阐明了月食发生的原理。他说:“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这段话的意思是:“望月”(满月)时,应该能看到满月,但是有时看不到,这是因为日光被地球遮住的缘故。“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张衡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王思潮说。
1 b( U, j" }- O0 N8 G 有意思的是,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报道,刊载于创刊于1815年8月5日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