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井 发表于 2011-5-2 11:42:07

[11/05/02]大馬幫‧咬牙拼風光

星洲日報

大馬幫‧咬牙拼風光

打從九十年代開始,幾乎每位大馬歌手都以能到台灣發片作為音樂的終極目標,從巫啟賢、柯以敏到光良品冠、阿牛陳慶祥、李心潔、梁靜茹、戴佩妮、張智成、易桀齊、曹格、張棟樑、林宇中、宇珩、方炯鑌、陳威全等,乃至近兩三年透過台灣選秀賽《超級偶像》歌唱比賽圓夢的艾成、符瓊音,以及在《超級星光大道7》一鳴驚人奪冠並已簽約華納音樂的李佳薇;還在尋夢的陳珂冰及翁詩耀等,都各自在台灣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當中有者交出了非常優秀的成績,但也有不少失敗的例子。

這些在海外發光發熱的大馬歌手,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大家看到風光的表面,私底下其實也經歷過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過程。

大馬幫的歌手成名之前,其實都曾經度過了一段苦日子,在海外的發展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順境。但是,大家看到的就是成功的那一面,光良一句道破說:“這是非常不一樣的行業,就是要人看到風光的那一面,因為‘明星’需要包裝,娛樂圈就是要娛樂大家,如果連娛樂圈也讓人覺得是很可憐,那就會讓大家覺得生活很慘,所以在這一行,不管是壞或好,都要表現出最好的那一面,唱片公司會讓大家看到舞台上的一顆閃亮的星星,即使是讓大家看到藝人私下的另一面,但卻會是呈現最好一面。”

張棟樑也說:“要在海外打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許大家只看到藝人風光的一面,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或是工作狀況都是通過媒體新聞發佈出來,所以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的。在海外工作沒有親人在身邊、少了朋友,只能憑一股要達成目標的信念以及對演藝工作的熱誠而努力,很多時候也會感覺很寂寞,因為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差異、以及沒有熟悉你的人在身旁等等,都是需要很多毅力和堅持才能完成工作的。”

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追尋音樂夢想,肯定會萌生一種想家的孤獨感。梁靜茹坦言,初到台北,沒有家人的陪伴,也沒有知心的朋友可以在身邊傾訴,當年的網絡也沒有現今這樣便利,更加沒有手機可以隨時與朋友聯絡聊天,寂寞自然不可言喻。因為收入有限,每天睡前的功課就是仔細記錄一天的開銷,省吃儉用,“每天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而台北的潮濕和冬天,讓她極度不能適應。“當時的我一直無法適應空氣的濕度問題,引發嚴重的氣管過敏,嚴重到錄音都是重重的鼻音,嚴重打擊了我對唱歌的信心。”種種的因素,讓獨自生活在台北的她,非常沒有安全感。

創作歌手預支版稅解生活窘境

離鄉背井,只身在外打拼,思鄉情的孤獨感與對未來的不安,是踏上成功路前,個人情緒上必須飽受的煎熬。

大馬歌手到海外發展,一切都得歸零。在海外發展的歌手如果沒有唱片公司在經濟上的資助,或歌手本身財政不寬裕,生活上就會過得艱辛。如曹格初到台灣,一度潦倒睡在錄音室、吃面包飽肚;張智成與唱片公司約滿後,經濟也一度陷入困境,曾向好友彭學斌和表妹梁靜茹借錢周轉,之後他勤跑校園通告,逐漸改善經濟狀況,後自組工作室,自資發片。而一直被外界認為沒有經濟壓力的易桀齊,因為獨資做音樂導致經濟陷入危機,犯下盜提好友戴佩妮存款,震驚整個大馬娛樂圈。

梁靜茹嚴控開銷
一般上,歌手與唱片公司簽約,雖然唱片公司會安排住宿,但生活開銷須由歌手負擔。走創作歌手路線的林宇中、宇珩、伍家輝、方炯鑌都曾向公司預支過版稅度日,待發片之後再慢慢攤還,方炯鑌甚至為了省錢,初到台灣的第一年借宿公司;陳威全為發片到台灣發展,卻因唱片公司出狀況,被提前解約,錄好的歌曲無望發表,唯有轉賣給其他歌手,並轉當幕後製作人。他為了音樂理想,在台灣苦捱的日子,靠的是“老本”和版稅過活。相對於一簽就簽歌手約的梁靜茹比較幸運,還沒有發片之前,她先在公司當助理實習,每個月還有台幣1萬5千(約1500令吉)的零用錢,但一天的開銷都會控制在不超過30令吉以內。

黎紓廷:大馬市場需求小
張棟樑、梁靜茹和阿牛的馬新區經紀人兼廷好娛樂負責人黎紓廷不認同“大馬歌手在海外賺很多錢”的說法,反而認為“他們在海外比較有機會賺錢,工作機會和表演的舞台也比較多”,她說:“以中文流行音樂來說,台灣、中國和香港(廣東歌)的演藝事業發展畢竟比較蓬勃,媒體管道和網絡比較廣,對於推廣演藝事業肯定比較完整和有規劃性。”

她舉例說,一個普通的活動演出或者一個電視錄影,主辦單位給予的演出配備和製作預算(不說唱酬)都是非常有誠意的,除了藝人特定要求,主辦方也非常注重整個演出的效果和水準,“大馬除了中文音樂市場不大,還有分類聽西洋的、福建的、廣東的、華語的、馬來的……而且一般的心態都會說‘喔,本地歌手!’所以價錢都會被壓,近年很多大馬歌手好不容易在海外打拼總算有了一點成績,價碼相對也可以提高,只是還是不斷會聽到說‘喔,本地歌手,可以算便宜點嗎?’其實很多出了海外的歌手也曾經需要在這裡付出很多才能在外打拼的,‘大馬本地歌手’在亞洲甚至國際上也是被稱為‘出色藝人’啊!我們其實也需要先認同自己的歌手。”

東於哲有經紀人打點生活
東於哲去年被安排到台灣“受訓”,在受訓的過程中,已開始深深體會到離鄉背井的“甜酸苦辣”,只是他們比較幸運,一開始就有一位經驗豐富的經紀人在身邊,為他們打點日常生活的瑣事,解決難題,讓他們避免碰釘。對於未來會否因為“沖出海外”而比留在大馬賺多一點錢?他們並不敢多想,反而認為眼前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爭取這一次的難得機會,希望有一天在海外能闖出一番好成績。

S100娛樂總監王禮麟近一年多為了舖排旗下歌手東於哲到台灣發片而常駐台灣,他說,凡事起頭難,大馬歌手在海外發展,若配合到天時地利人和,當然在事業上就會一帆風順,但回顧大馬樂壇,可以在海外立足,凱旋而歸的,絕對可以計算出來。“其實,每一位歌手的起步都不是那麼幸運,但也不至於那麼坎坷,成敗這碼事,絕對因人而異;畢竟娛樂圈的起伏太大了,大家心裡有數,誰賺到錢誰賺到名,而又有誰卻只是曇花一現,依然卡在浮沉中間!所以,起頭的確很不容易,但,機會來了還是要去好好爭取和表現。”

黃威爾闖中國鎩羽而歸
其實,隨著環境的轉移,台灣已並非大馬歌手沖出海外的唯一選擇,黃威爾當年便是先以中國作出發,推出單曲之後再回流大馬發行第一張專輯。“當年在中國發展,才發現其實還是需要靠知名度才能在中國殺出一片天,第一張就去中國,在沒有雄厚資金投資底下,是很困難的,而且當時中國的企劃和宣傳執行能力都還未到位,所以出現了許多溝通和聯絡的問題。”

林宇中:尋找平台
林宇中曾經二闖台灣樂壇,他表示,到海外發展,只是為了尋找更大的平台,大家看到的是風生水起的一小部份人,但一無所獲的亦大有人在,所以去海外發展其實是夢與麵包之爭。“歌手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行業,未來充滿太多變數,到海外的還得先拋下大馬的一切,所以一旦決定出國發展,就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我覺得這種心理壓力比成名前的經濟壓力來得更加煎熬……好好的交朋友,努力的工作,找到生活重心,在海外也能找到歸宿感!”

伍家輝轉戰中國
伍家輝去年初闖台灣市場,今年則改攻中國市場。他的“外闖”經驗雖然不及前輩歌手,但卻也有深刻體會:“其實大馬歌手在海外固然有賺錢,但是付出與賺得的比例卻是不成正比的。大家看到的都是大馬歌手風光的一面,但很多時候,因為環境的競爭很激烈,我們必須做很多的功課,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應付當前的競爭,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自己知道,就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啊!”

宇珩:中國演出機會多
宇珩之前也曾經一度欲從中國作出發點,畢竟現今最大的中文音樂市場就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在中國有非常多的演出機會,廣大的聽眾群對於各類型的音樂接受程度也很廣,所以不管甚麼樣類型的歌手,若在中國能夠殺出一條生路的話,基本上就不會太有經濟困境。相反的如果沒有機會到海外(即台灣&中國),在這麼一個現實的娛樂圈確實很難生存下去。”她認為創作歌手要往外闖,會比較辛苦,而且整體來說,如果發展順利的話,演出工作自然增多。

但她也從自己的親身的經歷中發現一個現象:有些大馬歌手雖然得到了到海外發展的機會,但往往都是計劃出了錯而導致唱片做不成,或者都處在一個“空等發片”

的狀態,“大部份會導致這些問題的發生,有九成都是因為唱片合約的問題,有的在解約與續約洽談條件之間就耗上了幾年的時間。“所以,大家都看到風光的表面,背後的心酸自己扛啊!”

阿牛:定位要清楚堅持
近幾年都以中國市場為主力,並成功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掙得一席位置的阿牛,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說:“在海外人生地疏,沒有人脈,很多東西都得自己更加的努力和用心,但知道自己的特色和地位很重要,唯有堅持自己的特色和有別於他人的定位,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

心井 发表于 2011-5-2 11:42:18

大馬幫‧掌聲前‧寂寞

大馬歌手在海外打拼遇到的最大障礙,除了語言、文化與當地的差異性以外,從小就在四季如夏的大馬生活的歌手們,更加無法適應四季國家及地區的潮濕與寒冷天氣,而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要如何融入別人的地頭求存,讓大家接受你這個外來者,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靜茹曾經被批難做
梁靜茹形容新人要發片,就像要創業一樣,起步會比較困難。“我記得自己最艱辛的過程,是從訓練自己的談吐開始,而且外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這方面還可以慢慢改變,新人的心態才重要,一定要有一顆強韌的心,因為出道的時候評語都會有很多,看好和不看好,讚美或不讚美,買賬或不買賬,消費者有權自由選擇,所以一張唱片出來就需要有強韌的心去面對每天的工作。強韌的心之餘也需要一顆有理想的決心,不能後退只能鼓勵自己往前,一旦加入了這個行業,一輩子就是這個行業的一份子,一輩子都會是公眾人物。”

雖然已是華語樂壇的天后級歌手但梁靜茹剛入行時卻被一位前輩說她“很難做”,讓她當下聽了心裡很難過,可是她卻沒有被這句話打敗,反而激發起自己的鬥志,決心去證明自己的實力。“一個新人要去證明自己,雖然很難,但還是有轉折,只要自己繼續努力,有不足的地方就勤做功課去加強,而遇到讚美時,就要緊捉這個被讚美的心情,當作每次脆弱時的一股力量。”她以過來人的身份勉勵新人說:“起步的時候,真的不能有太多的負面思考,必須樂觀以待!”

光良上節目怕得罪人
光良當年和品冠光以“無印良品”組合名義到台灣發展,其實根本就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我沒想到光良品冠發片的第二年就有機會去台灣,我一直以為還要多十年才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公司都安排好了,所以我們就一定要去做。”

他說,剛到台灣的時候心情很不好,因為很想家,“我根本就不想離開大馬,而且我從來沒有出過國,家人、朋友全部都在大馬,開始真的很不習慣,還好有品冠陪伴,即使自己有多麼的不喜歡,但至少還是有個人陪伴,不會太寂寞。”

他回想當年到台灣發片雖然有苦,但比起很多人,卻已是十分幸運了。“當年的環境沒有現在的激烈,當年去台灣發展的大馬歌手並不多,再加上又是以組合的形式發片,所以我們很容易被注意到。”雖然兩人可以互相壯膽一起跑通告,但對要如何去適應這個陌生環境,讓大家喜歡自己的音樂?還是覺得是件很困難的事。“上節目時很怕會得罪人,因為聽不懂主持人的幽默,又怕會給人家一種沉悶的感覺,失去再上節目的機會。”

只是慶幸光良品冠的音樂很快就被台灣歌迷接受,因為喜歡他們的歌,自然就會接受他們的人。“現在的唱片市場很不好,媒體多了,新人也多了,唱片公司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和金錢去經營。”他舉例說,以前唱片公司花一筆錢下宣傳廣告,很快就會看到效果,但現在即使是花上兩倍的金錢,出來的效果卻是比以前更差,“現在的唱片市場必須要重新定位,找新方向。畢竟我也經過這麼多年在這行的累積,大家對光良這位藝人已有一個定位,所以做起事很簡單,也容易被接受,但新人在這部份就必須要花更多功夫。”

家輝:文化語文差異
早已習慣了大馬四季如夏天氣的伍家輝,對突然間要去一個一到冬天就陰陰涼涼的地方,感到十分的不適應,患上嚴重鄉愁。“如果是一個人的話,寂寞的感覺更會特別的顯著。文化和語文的差異,有時候更讓人無從適應,不想讓自己難過,就是不要當宅男或宅女,多一些和當地朋友出去,瞭解適應不同的文化,把心打開,這對自己適應新環境會有很大的幫助。”他認為,很多東西就像陽光晴朗或是天氣陰霾下雨,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以內,所以只有把自己的本份做好,他說,機會來了,那就付出110%的努力去爭取回來。

棟樑:再不好也會過去
張棟樑說,自我要求和不斷提昇是必須具備的,只是他卻會不斷警戒自己:工作不是自己的全部!他知道工作很重要,也很重視自己的工作,但是卻一定要懂得平衡自己,不能把自己推得太用力。“最近我看了《黑天鵝》有個領悟,凡事如果逼得太緊也未必能做到最好的境界和狀態,所以我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對工作保持熱情,但也要適時放鬆自己,要從中得到快樂才行。”

“當然,我們不能要求事事都一直處在最好的狀態,身為歌手會有銷量不佳的時候,當藝人也必須要面對很多負面的新聞報導和批評等,這是無可避免的事,但我自己的心態是:再不好的事情也都會過去,不要讓自己一直處在一個負面的狀態,也許我比較樂觀和懂得讓自己去想和去做開心的事來轉移吧!”

威爾:排在第十一位已經很幸運
黃威爾說,在海外的衣食住行最基本的需求,有時候不見得唱片公司可以給予完善的供應,從零開始去張羅生活上的必須,朋友、飲食習慣、講話的語音,還有海外的觀眾對音樂的需求有時也不一樣,“歌手與歌手之間的競爭激烈,一個歌迷可以同時喜歡10個歌手,但他們的消費能力卻可能只能支持3個,新人在歌迷的心目中如果能排在第十一已經很好運。”

歌手與唱片公司的默契其實非常重要,要以甚麼樣的形象和音樂方向在海外發展?要打出創作人的實力招牌還是打偶像派?他覺得,不同的“形象”就會有不一樣的執行管道與方式,“認清楚自己,然後才出發,這樣會比較安心!”

只是讓他比較感到難過的是,有的歌手去海外走了一圈,始終還是名不經傳。

市場考量
大馬娛樂圈(或者稱之為歌壇或電視圈更為恰當?)的生態環境與海外不同,當大馬歌手或藝人有機會站上海外的發展平台,就要面對一場公平的競爭,經歷一段適者生存的淘汰賽。

王禮麟因為處理東於哲台灣發展的案子而有極大感觸:“箇中的甜酸苦辣,在於等待的那段時期,即使已經確定了合作的對象,最後是否發夠順利發片,還有市場反應等問題,卻另一種艱辛的挑戰!要在別人的市場佔一位置,何只一個‘勇’字能了?”

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去到海外才會發現,比你厲害的、比你會唱會跳會創作的甚至帥氣的,高挑的大有人在,大馬的生態環境與海外不同,歌手要面對的考驗標準也肯定不一樣。今天你的表現在大馬是100分,可是去到海外與別人一較高低時,大家卻會以300分甚至更高的標準來要求你,王禮麟認為,大馬歌手的企圖心或許還不夠強烈,而這也是我們需要培養和激勵的部份。

“也許是我們原本所處於的環境,給予我們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根本就不是超高標準,但也不能因此而輕言放棄,只是當你決定到海外發展時,就要先強化自己的心態,隨時都要接受不止是來自工作上、人際上甚至是生活上和金錢上的難題。”

梁靜茹表示,如果把歌手定義為一門生意,那做這門生意就要講求市場,因為台灣和中國都是屬於全華人地區的區域,所以在中文音樂市場上相對的也稍微比在大馬略佔優勢,機會肯定會比大馬多,“雖然說大馬也有很多華人,可是相比之下還是不及海外市場的大,畢竟我們做的都是中文的流行音樂。”

在張棟樑到台灣發展初期,也一起陪伴同行的經紀人黎紓廷覺得大馬歌手面對的最大的阻礙就是“競爭”,“如果在台灣、香港演藝圈呆過的人就會知道,那是一個蓬勃和競爭很大的行業,每一次的曝光、演出、工作都是很多人在看、在爭、在被要求。因為只有不斷被要求、被批評才能被推動再成長。大家是很慎重、很用心、很積極的對待這個行業。”

她強調不是批評大馬的演藝圈不用心不積極,只是我們得到的支援、曝光的機會、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市場都受到局限,但大家還是很努力的在付出。“十多年前開始推廣本地創作,十多年後才見到不錯的成果,很多海外的歌手開始注意我們的作品;中文電影事業也是這兩年才算有點起色,大家看了那麼多年的香港電影才開始看得到我們自己的製作,但我們除了香港和西洋電影,似乎很少有機會看到台灣和中國的影片,只能在某特定的‘電影節’才能看到,不然就要等DVD推出,也因為這樣,我們的文化素養和對演藝行業的要求也相對比較低。”

至於該如何克服問題?她說新人就是要比別人多付出一些努力,到了台灣、香港,就是要先受一些委屈,也即是所謂的語言、環境生態、氣候、待人處世等“阻礙”,從中學習,“我們現在看到的每一位大馬歌手的成功都不是一天能修到的成果,過程就像有靜茹、阿牛、棟樑所說的那樣,很多很多不為人知的過程和要面對的壓力。”

那她在為歌手安排工作上時,會否遇到很大的問題與阻礙?“我首先要非常清楚這個藝人在市場上的定位和可以得到的籌碼,有時候要知道如何妥協、如何放寬、如何溝通,除非你根本不想接那個工作或者覺得不適合,不然總是會有一個點是大家可以有共識的,而且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也要為廠商構想。但是,不要委屈求全,不要勉強,也不要為接工作而去貶低別的藝人,商家自有對這個藝人的價值觀。”

她曾經試過為旗下藝人洽談一個代言,商家問可不可以再“減價”,還以別家藝人可以開多少、如何配合做比較,但她還是堅持以原來的價碼和條件為準,最終還是為藝人拿到了代言工作。“近幾年大馬藝人總算開始有代言風氣,但最大阻力也是因為我們民族分割了市場,所以不像台灣、香港、中國的代言風氣,找藝人代言是很自然很容易領導市場的,大馬還需考量主攻哪個市場為主。”

stevenpoke 发表于 2011-5-8 22:40:56

的确。大马出了很多优秀的艺人~
不过最爱静茹~

冬哥威武 发表于 2011-8-27 14:17:34

大家都不容易 希望能拼出自己的一片天{:soso_e1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05/02]大馬幫‧咬牙拼風光